同樣是從陳國棟先生的著作抽錄
在廣東行商普遍經營困難的情況下  潘有度與伍秉鑑  卻是其中的佼佼者
潘有度透過謹慎選擇交易對手與商品做合理的經營
透過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區隔市場  獲得高利潤
另一方面審慎避免介入發生問題的洋商事務 
更重要的是他也在本業之外適度的投資其他事業
讓他免於與山西票商同樣一條道走到黑的命運

http://www.badongo.com/cn/file/13722733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所謂的廣東十三行  一直給人富裕的印象  但在這雕樓畫棟的背後  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心酸

為何有人會說  寧為一隻狗 不為行商首這樣的話呢?

政府的特許行業背後隱藏的風險是什麼呢?

新史學一春四期一九九○年十二月論清代中葉廣束行商經營不善的原因
   

陳國楝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一、前言
    過去數十年關於鴉片戰爭以前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研究,基本∣-都環繞著一個問題,那就是如果沒有外國勢力介入,中國是占能夠自行發展出現代資本主義的問題“用大陸上通行的術語來說,那就是鴉片戰爭以前,中國有否資本主義萌芽的問題。講到資本主義的萌芽,首要的事,當然要提及商業資本與商人。因為當時其他形式的資本並不發達。從大陸知名學者傅衣凌的鉅著《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》以及其他中外學者的研究中,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,清代的主要商人,依籍貫來分,以徽州(新安)商人、山西而友印1福建商人最為傑出;以其經營事業的地點與內容來分,以兩淮鹽商、廣東行商、以及江浙銅商最為重要。從交易的總量來說,後面這三類商人也擁有最大的規模。在清代中葉(約1760~1843),兩淮鹽業與江浙洋銅業差不多都由徽州商人與山西商人所操縱,而福建商人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問中為廣東行商的主要來源。
    關於兩淮鹽商,從何炳棣1954年在《哈佛亞洲學報》的一篇文章開始,已經有了許多出色的研究(1)。而關於江浙洋銅商,

在過去數十年中,也有佐伯富、松浦章、大庭脩等日本學者精彩的探討(2)。至於有關廣東行商的研究,雖然有汗牛充楝的著作,可是除了梁嘉彬的《廣東十三行考》外並無更嚴謹深入的成就。大部份的作品都以H.B.Morse的The Chronicles  of the  East l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,(1 635~1 834)為史源“Morse的書一方面只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檔案的摘要,另一方面他所參考的材料並不完整。因此,有關行商的研究不但流於印象式,而且也缺乏完整性(3)。為了彌補這個缺憾,作者於1986~1989問分別在北美與英國從事有關行商史料的研究,並撰成The Insolvency of the Chinese  Hbng  MerchantS,(1760~1843)、一書,本文即為該書主要論點之詳細摘要,請當行學者多多指教。


因為圖表真是太多了  要一一的重做很費時  而且格式會跑掉

有興趣的請逕自從網站下載

http://www.badongo.com/cn/cfile/13612384
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下列七篇文章  摘自  張正明  晉商興衰史  山西古籍出版社 出版

著名的電視劇  喬家大院  即是以清代的山西商人  為題材

在山西票號面臨時代考驗的時候,李宏齡看見了危機,也採取了作為,雖敗猶榮。

後來他將一些往來的書信集結成"同舟忠告" "山西票商成敗記"兩本著作在此 

 

我們先對李宏齡個人  做一些初步的了解吧~~

 

jpg下載

http://cid-c70203e474c81470.skydrive.live.com/browse.aspx/%e6%9d%8e%e5%ae%8f%e9%bd%a1

 

 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宏齡(1847~1918),字子壽,山西平遙縣源祠村人。平遙縣是山西票號三大幫之一的根據地,其地當四達輻輳之衝,晉商匯號聚施於斯,李宏齡先世以業商致富,後遭戰亂敗落。同治初,李宏齡學賈於本縣某錢莊,學成而錢莊敗。同治七年(1868),經同鄉曹惠林推薦,入蔚豐厚票號。該票號的財東勢山西介休北賈村侯氏,資產很雄厚,據【清稗類鈔】記載,侯氏資產達七八百萬銀兩。侯氏所開辦的票號、商號幾遍行省,除蔚豐厚票號外,還有蔚泰厚、蔚盛長、天成亨、新泰厚票號,蔚新長、義盛長、同裕成、同裕達等錢莊及票號。這些票號、商號在當時都很有氣派,在用人上要求很嚴格,不僅須有可靠的保薦人,而且還要進行嚴格的業務考核,合格者方可錄用。李宏齡經邑人曹惠林介紹而入號,以他的才幹,漸為主事者所器重,先後擔任過蔚豐厚票號北京、上海、漢口等分莊經理。李宏齡經營票號凡40餘年,對票號的保全及繁殖其功甚大。李宏齡為人極重義氣,事業發達後,不忘當年的保薦入號人,當曹惠林病故後,曹家極為貧寒。李宏齡便主動負責贍養其妻兒子女十餘年,直到其子女長大成人,能自謀生計。李宏齡又善於觀察形勢,當清末社會經濟發生激烈變化,以匯兌為主要業務的票號發生危機時,李宏齡針對票號業的弊病,率先倡導票號改革。後來,他的票號改革思想和計畫,因被守舊者極力阻撓而未果,憤而著述【同舟忠告】、【山西票商成敗記】等,詳細記載了票號改革的思想、計畫和經過。晚年,閒居故里,卒於家。

 

李宏齡在擔任蔚豐厚票號分莊經理期間,值時局激烈動盪,先後發生了甲午之戰、庚子事變、兩宮去世等事件。在時局變故面前,一些商人常因經營失措,而導致失敗。但李宏齡卻能獨具遠見,應付自如,其主管之票號,不僅能免遭損失,而且能夠增值,用他自己的話來講,尚可聊以自慰。為什麼別的商人失敗而李宏齡能成功呢?經商似同作戰,每次戰役的成敗往往決定於作戰思想和策略的正確與否。李宏齡的經商思想,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()有整體、全局觀:李宏齡經商不僅考慮本號之利益,而且顧及與本號發生業務關係單位的利益。這樣做,可以避免因連鎖反應而帶來一損全損局面的出現。所以當與本號發生業務聯繫的單位發生危機時,李宏齡不僅不釜底抽薪,而是設法聯合同業,從各方面給予支持,幫助其度過難關。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李宏齡主持蔚豐厚票號北京分莊時,市面因謠言蜂起,人們紛紛向爐房提兌現銀,爐房旦夕即敗,政府憂之無計。所謂爐房,即治鑄金銀業者,票號及商號都有銀存放在爐房。面對京師爐房所處的困境,李宏齡認為如不幫助爐房度過難關,必將產生連鎖反應,影響整個市面。便帶頭出面聯合同業,以鉅款接濟爐房,市面乃定,光緒三十四年(1908)冬,光緒帝河西太后兩宮先後去世,銀市動搖,爐房再次發生危機,李宏齡又一次聯合同業給予支持,穩定了銀市。於是,京師士農工商各界莫不交口頌君才賢,李宏齡獨以任俠、識大體名震京師(陳立三【平遙李君墓表】)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)對待主顧的信義觀。李宏齡認為主顧對商號,好比觀眾對演員。沒有觀眾,演員無從談起;沒有主顧,也就談不到商號。因此,主顧和商號,主顧是第一位的。商號要爭取和吸引主顧,就必須對主顧講信義。在這個基礎上,主顧就會增多,生意也愈興隆,達到人己兩益。庚子事變,京獅陷落後,京官走上海者紛紛持京師票券要求在滬兌換銀兩,而上海諸商皆不予兌換。時李宏齡正主持蔚豐厚上海票莊,他以事出非常,應當照顧主顧利益,便獨排眾議,酌量予以兌換。由是蔚豐厚票號名益顯,生意愈盛。

 

()掌握行情,靈活行事:李宏齡認為,經商只要看準行情,該做的決不放過。而且市場變化多端,不一定都要案總號佈置去做,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必要時可以靈活行事。光緒十九年(1893),李宏齡由京赴滬,途經揚州時,恰逢總號有電致揚州分號,令不得收上海之銀,否則以違反號規論處。揚州分莊的款項大半來自上海,揚州分莊經理白子直接此來電後大為作難,便求教於李宏齡。李宏齡分析形勢後,認為揚州照收上海之款有利可圖,做生意不能不考慮賺賠,因此主張揚州照收上海之銀。不想揚州白子直怕總號責怪,畏縮不敢做主。李宏齡慨然說:這個機會不容放過,如果總號以違令見責,全由我承擔,與揚州分號無關。白子直遂按李宏齡主張,照收上海之銀。結果,年終結帳獲利三萬多銀兩。總號接到帳單,得知揚州獲利,大加讚賞,殊不知原是李宏齡的主張。李宏齡抵達上海後,適值銀市疲憊,生意清淡。經向伙友調查了解,原來伙友對官款匯兌庫費、平碼等規定不很熟悉,因而不敢貪做。李宏齡認為,官款匯兌利益肥厚,不可不貪,而零星匯兌,則可權宜收之,同時,將庫費及平碼一一開列,讓夥友熟記。不久,上海分號在李宏齡主持下,生意越做越活,日益興隆。總號經理侯星垣讚揚說狼行千里吃肉,宏齡在上海大為出力,可嘉!(【山西票號史料】第566~568頁,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)


 

      光緒二十六年(1900),李宏齡由上海取道漢口返晉。途經漢口時,漢口分號經理侯克明對李宏齡說:江西奏定每月接濟甘餉三萬銀兩,由南昌分號領兌,可是總號信電俱至,讓遞稟退辦。南昌各錢鋪聞訊,紛紛來漢口探聽匯費,企圖領匯。果若如此,則我南昌分號在江西將無立足之地。李宏齡說:既然總號措置有誤,何不向總號寫信說明情由。侯克明說此事我不便插手。李宏齡說:總號不知外情,我等豈能坐視成敗?我雖是過路人,且不能不管。願與侯兄聯名致信總號,說明情由。同時,由李宏齡返籍面陳總號。後來,李宏齡返籍向總號陳述後,總號也未提出異議。而南昌方面由於接受了李宏齡的建議,不失時機地抓住甘餉的匯兌業務,大獲其利,並且受到了總號的表彰。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)改換碼頭要先收後放現:所謂碼頭,就是指票商所活動的商埠。李宏齡認為,票號分莊經理,每到一個新的商埠主持工作,應先收款後放款,不急於求成。光緒二十四年(1898)五月,李宏齡奉命調漢口主持工作,下車伊始,便命夥友將所有外放款項收回,放款容緩一步後再徐徐去做。是年八月,漢口遭戰亂,死傷人數千,燒毀房舍貨物無數,是百年未有之大災。結果,不少商號因放款收不回而倒帳,以致歇業。惟蔚豐厚票號漢口分莊在李宏齡的主持下,未受損失,營業照舊。據李宏齡稱,他有此舉,原是受前輩張徽五的指教。當年。張徽五曾對李宏齡說:凡改住碼頭,前任所放款均宜收清,以後再徐徐去做。李宏齡正是尊此老成之言,而受益不淺。

 

()不斷擴展業務觀:在山西商人中,由於受封建觀念的影響,往往對經商所獲利潤,不是用在擴展業務上,而是把銀兩窖藏起來。李宏齡很反對這種做法,他主張把所獲利潤用在擴展業務上。光緒二十九年(1903),李宏齡回到北京,一友人對他說: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,貴票號怕戰亂受損失,曾預先將數萬銀兩起運回原籍,不想鏢銀剛出彰義門,就被歹徒搶掠而去。想當年若是老弟在京主持,斷不會將這麼多的現銀運回山西,而是在京接濟眾商,這樣時至今日生意變化將無窮矣!友人的肺腑之言,使李宏齡頗為感動,嘆道:“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叔也。”(山西票號史料》第568頁,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)

 

清末,正當票號業務繁盛之際,卻遇到了新的困誰。首先是來自現代銀行的挑戰。從光緒二十三年(1897),中國通商銀行成立之後,到1911年,國內一共設立了官辦和商業銀行17家。他們所擁有的資本雖各不相同,但都以開展匯兌為主要業務之一,這便使一向以匯兌業務為主的票號受到影響。掌握中國通商銀行全權的盛宣懷就說這:“惟承匯官商款項,必須格外遷就招徠”,“通商報行不賺亦要收,況西號(按:指票號)亦未必有此章程。”(《中國通商銀行董事會文件》卷1顯然,通商銀行是針對票號而爭奪匯兌業務。此後,盛宣懷又懇求清政府“敕下戶部通行各省關,嗣後凡存解官款,但系有通商銀行之處,務須統交銀行收有匯解”(盛宣懷《愚齋存稿》卷2) 經這盛宣懷的多方拉攏,使通商銀行在官款的收存和匯解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數額。之後,戶部銀行和銀行分別在光緒三十一年(1905)和光緒三十三年(1907)成立。他們利用清政府的特權,對票號的業務造成了更大的威脅。戶部銀行總號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漢口、庫倫、恰克圖、張家口、煙台、青島、營口、奉天等地都設有分號。1906年,清政府批准,几設有戶部銀行分支行處的地方“應行匯解存儲款項,均可隨時與該行商辦(清檔度支部檔案.光緒三十三年十月銀行科北檔房呈裕字第9)。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著,在《議改各省解款章程》中規定:“几各省如有應匯部之款,一律由戶部銀行總京師,其未設銀之處,暫仍其舊,待銀行成立之后,再改新章。”這些規定,嚴重地影了票號的匯兌業勞。通商、戶部、交通銀行利用各自所握的權力,在匯兌業務上因利乘便,有力地削弱了票號一向據有的優越地位。據統計,1906年票號匯兌公款額達2250餘萬銀兩,其後逐漸下降,到1911年只剩下530方銀兩,幾乎減少四分之三以上。

 

    其次,外國在華銀行也極力與中國票號爭奪匯兌業務。從20世紀初始,外國銀行在華勢力日益擴張,對票號的業務造成了很大的威脅。如天津對上海的棉紗款項年匯兌額約1000方兩,其中由外國銀行經辦的竟占一半,中國錢莊銀號經辦的約占30%,而票號經辦的只占20%。江西巡撫李勉林曾說:“近年通商口岸洋商亦多設銀行,西商(按:指山西票號)之利,稍為所奪。”(江西巡撫李勉林復奏,《申報》)1901年7月2)

    國內銀行和外國銀行勢力擴展對票號造成的威脅,京都祁縣、太谷、平遙票幫分莊致山西總號的公函中曾有詳盡敘述,該函稱:甲午、庚子之后,票號經營漸見困難。其原因“固由於市面空虛,亦實以戶部及各省銀行次第成立,奪我利權;而各國銀行復接踵而至,出全力與我競爭。默計同行二十餘家,其生意之減少已十之四五,存款之提取,更十之六七也。即如戶部銀行所到之處,官款即歸其匯兌,我行之做交庫生意者,至此已成束手之勢。我行存款,至多不過四厘行息,而銀行則可行五六厘。放款者以彼利多,遂提我之款,移于彼處。且彼挾國庫、藩庫之力,有余利則縮減利息,散布市面,我欲不解不得也。不足則一口吸盡。利息頓長,我欲不增又不得也。彼實操縱大權,我時時從人之後,其吃虧容有數乎?至于外國銀行,漸將及于內地,所有商家貿易、官紳存款,必將盡乎所奪”。(陳其田《山西票莊考略》)。久住滬.漢見多識廣的李宏齡,對於山西票號面臨的形勢,也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分析。他說:“同治以後,東西洋各銀行,已漸次侵人,奪我利權。迨經庚子之變,中國當道注意財權,大清銀行之議,遂遍于各省。夫論信用力之強弱,我票商經營二百年,根深蒂固,何事不堪與人爭衡,而銀行一設,未免相形見絀者,其同亦自有故。以存款而言,彼則五六厘,而我四厘也。以運款而言,彼則鈔票,而我匯兌也。而且金庫全歸該行,貸借必有抵押,已難相提並論。而尤足寒心者,一遇倒賬,外洋銀行則憑借外力,大清銀行則倚仗官權,同屬財產關係,而彼各挾勢力以憑陵。” (李宏齡《山西票商成敗記》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其實,早在光緒三十年(1904)清政府組織戶部銀行時,曾請山西票號入股,並請票號中人組織銀行。無奈山西票號總號主持人,大多墨守成規,不惟不願人股,即人員亦不准分莊派員參加以致坐失良機,戶部銀行改由江浙綢緞商籌辦、,這便是後來江浙財團興起的最初經過。

    光緒三十四年(1908)李宏齡鑒於票號大勢已去,詼定只有改組為銀行才有出路,乃與游歷過日本的祁縣票商渠楚南(:渠本翹)一起,聯合京都祁縣、太谷、平遙三幫票莊,致函山西總號,要求改組為銀行。同時,致函各地票莊,征求意見。各地票莊紛紛來函,表示響應京都票莊的建議,要求改組票號。李宏齡在《山西票商成敗記》中記述這件事情的經過時說:“宏齡自幼肄業票莊,目睹時局至此,非改組銀行,無以收權利平等之效。適戊申(1908)春駐京師,與渠學士楚南商定改組章程,先函達總號,商酌四次,當面陳述者兩次。是冬渠學士返里,復親往各總號,開陳利害。”京都各票莊在李宏齡的帶頭下,也聯名致函怠號,陳述改組銀行的必要。函中稱“……晚等焦灼萬分,彷徨無措,連日會商,自非結成團體,自辦銀行,不足以資抵制,不足以保利權。蓋開辦銀行如押款、擔保等事,票號所不便為者,銀行皆照例為之,倒賬可無慮也。況既為根行,如保護等事,票號所不能享之權利,銀行獨能享之,生意可發達也。兼之資本雄厚,人位眾多,自可多設分莊,即外洋各埠皆可逐漸分設,挽回利權,難以數計。以我晉商之信用,票號之殷實,不難為中國第一商業。且權在票號,操縱仍可自如;人皆晉人,生計可保不絕。又何樂而不為哉?或慮出資後將有虧折,將何以處?不知銀行可定為有限公司,即使折號殆盡,不過其已出之資,不能再讓賠累也。平時多積公積,即防虧折。又慮無人可用,不知銀行為票號公開,每家不過酌拔數人,已足敷用,無庸再事搜羅也。又慮界限不清,生意難做,不知公開銀行,正如我晉之開小號字號,作東另立賬簿,另占地方,獲利之后,按股均分,絕不慮其混淆也。或問開銀行後,即可保票號不廢乎?不知正以票號不能久存,故立銀行以補救之,縱使票號盡廢,有銀行尚可延一線生機,否則同歸于盡而已。(陳其田《山西票座考略》


 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同時,李宏齡逐與同仁制定了票號改組為銀行的具體計劃,該計劃稱:

1.每家各出資本根三五萬兩,作為有限公司。

2.集股本500方兩,每股100兩,每月4厘行息。

3.銀行應名為晉省匯豐銀行,悉遵票號做法,略改其不便之處,以合銀行規則。

4.公舉熟習商情、聲望素孚之人充銀行經理。已商請渠氏出任經理,渠氏甚為欣允。

5.銀行成立后,除內地繁盛各處均占分莊外,可漸推及各國商埠,以保本國利權。

 

但是,由李宏齡發動的這一票號改革計划,遭到了總號守舊者的極力反對。李宏齡在《山西票商成敗記》中記述說:“其時,各號之執牛耳者,首推總號某公,闖之大不為然,於是一般庸庸碌碌無敢異議號事之隆替、股東之生死關系也。而各號執事決如此之大計,竟不商之股東。為之東者,亦甘被欺蒙,視吾言為無足輕重。詩云:海爾淳淳,聽我藐藐。人心如此,尚可為哉?宏志在必成,戊申(1908)冬,復通函各埠,徵求意見,公信所至,居然異口同聲,函勸總號,謂不及早變計,後將追悔無及,方期眾志可以成城。不料某公閱之,乃憤然曰:銀行之議,系李某自謀發財耳。如各埠再來函勸,毋庸審議,逕束高閣可也。宏齡至是如冷水澆背,不得不閉口結舌,而籌辦銀行之議,煙消雲散矣。”李宏齡在這裡所說的總號某公,即指蔚泰厚票號總號經理毛鴻翰。當時,山西祁縣、太谷、平遙三幫票號量有20余家,但以平遙侯氏的“五連號”(即蔚泰厚、蔚豐厚、新泰厚、蔚盛長、天成亨)勢力力大,在“五連號”中又以蔚泰厚票號勢力最大,故蔚泰厚票號總號經理毛鴻翰在各票號中影響最大。但毛鴻翰從光緒二十四年(1898)出任蔚泰厚總號經理以米,長期住在平遙縣城,對於外界一切大事,漠然不知,加之已經60餘歲,精力衰落,思想保守,意在維持。這祥,李宏齡等發動的票號改革計劃,就在毛鴻翰力代表的一些守舊勢力的破壞下,成為泡影。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宏齡雖是個商人,但他不是一般的商人,而是一位具有政治頭腦,觀察事物敏說,對時事有一定了解,具有進取精神的商人。李宏齡對於封建主義、帝國主義對民族商業的壓迫,具有一定的認識。李宏齡在《山西票商成敗記》中說:“遇倒賬,外洋銀行則憑借外力,大清銀行則依仗官權,同屬財產關係,而彼各挾勢力以憑陵,如丁未營口東盛和之事,銀行收十成而有餘,票行收五成而不足,尚何公理之可言哉?”一個封建社會的商人,能對封建政權和外國資本主義對民族商業的壓迫,作出如此深刻的分析,的確是很不簡單

 

當然,他的這一思想認識,與他平時好學,了解世界形勢分不開。陳立三在《平遙李君墓表》中稱讚說:“君雖治商,而好讀儒生性理渚書,有所得報,膺而躬行之,所與游多一時知名士。”又如,李宏齡思想比較開放,具有開拓精神,在人與物的矛盾中,很重視人的主觀努力。前述揚州票號和江西票號業務,在與總號要求相背時,李宏齡就不拘泥於總號的要求,主張靈活行事。關于票號的前途,李宏齡也認為只要改革就會有前途,而這要靠人的努力。當票號改革計劃遭到守舊者的破壞時,他質問道:“果天數乎,抑人事乎?願以質諸世之有識者。” (李宏齡《山西票商成敗記》)

 

山西票商在清季一度執金融界之牛耳,但當戶部籌辦大清銀行時,山西票號卻坐失良機,拒絕了參加籌辦大清銀行的計劃,致大清銀行改由江浙綢緞商籌辦,這就是後來中國金融業漸被江浙商人控制的緣起。面對金融界這一大變革,李宏齡率先發動票號改革,可謂有遠見之舉。僅管“諸大號主者皆不用”,結果,“不數年國變作,全國俶擾,匯商業遂不支,一一如君言”(陳立三 《平遙李君墓表》)。。但李宏齡的票號改革思想,確實代表了當時商人中的進步思潮。

 

kutk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